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东湖生态修复示范区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www.cidn.net.cn 2020/9/11 7:07:51 来源: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近日,长江日报和长江日报公众号分别以《东湖植入“水下森林”改善水质》和《超美打卡胜地!武汉惊现连片“水下森林”》报道了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环境公司牵头开展的东湖水生态修复重要阶段性成果。在经历4个月的持续监测与养护后,位于东湖核心区域的鹅咀水生态修复示范区初步实现清水草型的华丽转变,东湖水生态修复工作迈出意义重大的关键一步。
    ——曾经的“草湖”,退化后的“荒漠”,城中大湖水生态修复之路艰难重重
  东湖在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江湖相隔、70年代草鱼开荒、80年代蓝藻水华爆发以及90年代非蓝藻水华期之后,湖泊水生植物覆盖率由最高时的70%降低至如今的3.3%;且植物群落也由沉水植物为主退化为以挺水浮叶植物为主。东湖现状浮游植物密度较高,且以水华藻类为主,底栖动物多样性降低,以耐污水生昆虫为主,鱼类多样性降低,放养鱼类占绝对优势。曾经的“草湖”退化成如今的“荒漠”。
   东湖水生态系统退化程度严重,水生态修复之路艰难重重。首先,水生植被覆盖率由峰值时期的70%降至如今的3.3%,对如此大面积的水生植物进行修复,国内尚无成功经验和实施案例可参考;其次,目前湖泊由草型稳态转变为大部分呈藻型浊水状态,导致水体透明度指标难以得到保障,对沉水植物的存活率影响较大;再次,作为城中大湖,东湖水环境、水深及风浪等外部条件较为复杂,对保障幼苗存活、维持透明度指标等均有较大挑战。
    ——示范先行,以点探面,稳妥推进东湖水生态修复步伐
  面对艰难之路,为摸清水生态修复各项影响因素,促进东湖由藻型湖泊向草型清水稳态转变,保障水生态修复稳妥推进,我院联合中科院水生所,确立了“示范区——先行区——全湖推广”的技术线路,先期选取郭郑湖鹅咀示范区探索和完善水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探索修复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示范区划分4个区块,通过对底质改良、围挡方式、包裹材料等措施的对比实验,观察评估各项措施的效果和适应性,优化措施实施方式和技术参数,促进沉水植物存活定植,保障后续水生植物修复成效。
    ——持续监测,阶段评估,以科研之心跟踪示范区实施全程
  为实时跟踪示范区水生态修复实施效果,项目水生态修复专业主设人王中正和水生所科研团队精心制定监测方案,持续开展现场监测跟踪工作。在4个月的持续监测和跟踪过程中,项目团队以起早贪黑、随叫随到、风雨无阻、不畏高温酷暑的工作态度,及时了解现场施工进度,观测水位、透明度等外部条件,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对于发现的抛种包裹方式、施工操作方式、赶鱼方式等容易影响植物生长的施工问题,及时与施工方进行了沟通交流,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示范区实施过程全面梳理和跟踪监测数据整理分析,项目团队对外部条件变化情况和水生植物实施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基本了解了示范区各分区在不同措施下的植物生长情况,总结得到各项措施的适用条件及必要性,为后期实施水生态修复先行区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数据和理论成果。评估报告已于8月底通过业主评审,为水生态修复的全湖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阶段计划
    郭郑湖鹅咀水生态修复示范区的成功实施,为东湖全湖水生态修复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对项目团队的前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为后续工作开展积累了信心。下一步将继续对示范区进行日常维护和跟踪监测,并重点开展各子湖先行区水生态修复和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同时开展围隔拆除实验等必要的研究工作,为东湖全湖水生态修复的实施进一步积累经验,争取早日实现大湖“水下森林”的愿景。
 
版权所有:北京国建信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1016107号-1 中文域名: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