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中航翡翠城小学项目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www.cidn.net.cn 2016/12/7 5:59:33 来源: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项目名称:重庆市渝北区中航翡翠城小学项目
设计单位:重庆市设计院
项目说明:
    项目位于重庆市渝北城区空港新城的东南侧,西北侧距中央公园3公里,东侧距江北机场4公里,区位优势良好。用地南侧被市政道路包围,北侧为已建设好的初中,东侧为中航居住区,北偏西处设有轨道站,交通便捷,与周边住区形成完整的社区配套服务功能。设计师在本案中提出“创造理想的校园场所——乐学校园”的理念,旨在打造一个合理有趣的校区环境,方便周边住区就学需要,提高小区整体品质。项目考虑结合原有的地理区位条件,有效地利用场地空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形式丰富的活动空间,又减少外界对于室内的学习空间的干扰。

    设计思想
     01/自然性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21世纪一个广受关注的议题。让年轻一代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引入阳光与空气、绿色与趣味,消减长期困于书本与教室中所带来的与自然的隔阂,在丰富的环境空间之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是我们在本案中提出的首要关注的问题。

    02/社会性
    在新的学校里,我们注入了大量的社会交往空间,鼓励使用者在当中漫步、玩耍、相遇。

 

    03/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持续性建筑就是对内外部空间的环境保护,对大自然的最低干扰,增进使用者的健康。所以,我们优先采用本地材料和可持续材料,施工废料做到90%的废料可回收,设雨水回收系统,采用雨水灌溉。

    设计框架
    01/功能分区
    用地北侧建筑较为集中,紧邻现有住区及初中,南侧紧邻城市主干道。为了避免主干道噪音对教学区的影响,同时考虑北侧现有初中,整体空间较为静谧,故将地块进行南北分区,北侧为教学区域,南侧为活动场地区域。


 


    02/空间序列
    以会所东侧面临广场一侧作为主要入口立面,并在大门前形成小型景观广场作为整个会所的重要景观节点和入口空间的控制点,同时形成了整个项目的入口和“指向标”,自然形成一条整体的形象轴线。沿着形象轴线进入教学区域内部中庭广场空间,南侧即为学校的运动区域,教学区域的底部架空空间使得教学区与运动区之间可达性视野良好,并用形成的运动轴线将两者串联。功能轴线东西贯穿,将教学区与地块东北角的食堂连接,方便学生教职工就餐使用。三大轴线均连接教学区中心中庭广场,突出了教学核心区域,同时使其空间整体密不可分。而三大轴线以及周边的中庭广场空间也是学校人流、景观、空间流线的延续和完善,使其整个区域形成一个功能完善,形式丰富,相互协调补充的公共休息场所,怡人的景观高差关系,也使其建筑内部空间更为活泼。

   

    03/交通组织
    三大轴线使其各个空间相互串联,满足了基本通行需求。建筑内部,利用走廊、开放空间、楼梯间等公共区域,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便捷的步行交通体系,满足疏散要求。

    周边衔接
    01/与路网的衔接
    地块东西南三侧均被道路包围,西侧、南侧为城市主干道,东侧为次干道。与主干道相比次干道更适合设置校区主入口,同时由于地块东侧为中航居住小区,在此方向开口更利于满足其地块服务。与其相对面的西侧开次入口,以满足学校功能需求。考虑到城市道路的噪音影响,避免其教学楼主采光面直面道路,而由山墙面代替,减小了城市噪音对教学的影响。南侧由于地块限制,道路将运动区环绕,下沉式的运动场地空间使内外视线因高差有一定遮挡,给予内部使用一定的安全感,外部交叉口的视线也更为开敞。
    而由于整体土石方平衡关系,建筑群体集中于北侧空间,其北侧多为挖方区域,更利于施工建设。南侧则为填方区域,将运动场地布置于此,是对地块高差处理的合理展现。

 

    02/设计、施工衔接
    由于周边道路尚未建成,在周边道路现状情况考虑下,为了保证项目建成后能正常使用,西侧的次入口和食堂东侧的空地可以作为其临时出入口,满足日常需求。待未来东侧次干道建成,再将其主入口开放,实现项目最终构想。
    由于地块东侧地形原因,在地块整体土石方平衡后,项目设计主入口外侧仍存在较大高差,建筑群体为满足主入口广场集散需求,整体离场地红线较远,若未来场地东侧次干道未形成,则退让距离也能满足其周边山头放坡要求,合理的绿化布置,也为其项目设计主入口增添风景。

    03/周边环境协调
    地块北边建筑较为密集,小区内部景观较为良好,项目教学区集中于地块北侧,是城市建筑天际线的延续,同时合理地利用了北侧相对静谧的空间。南侧三边均被道路包围,靠近未来主干道路口处,将运动场地布置在地块南侧,即开敞了交叉口的视线,同时又合理利用了地块,结合城市空间动静分区。
    同时北侧空间东西向较为开敞,在地块东西两边都被道路包围的情况下,将建筑群体集中于此,更能合理利用空间,并结合建筑形式布置景观空间,形成良好的步行体验交流空间。
而周边建筑多以暖色调为主,考虑到和周边建筑的融合,其项目整体色调应相对适宜,体现一定的统一性,是对周边建筑空间协调性的合理展现。

    建筑设计
    01/平面设计
    充分考虑了和周边环境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展开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整体集中于用地北侧,整体布局较为灵活。教学楼位于北侧中间区域,为地上4层地下1层建筑,局部三层,采用单廊式结构,空间形式良好,整体围合,教学区域较为集中,自然形成中庭环境,增加了空间的舒适性。在用地东北角设立食堂建筑,功能区域相对独立,整体离教学区较近,整体为地上1层地下1层,既满足了学生就餐需要又不影响教学区域的正常使用。礼堂与体育活动室考虑集中,位于整体东侧大门处,并紧邻南侧运动场地,地上一层地下一层,既是学校的良好展示面,也方便大量人流的疏散问题,同时连廊将各个部分有效串联,方便其学生教职工使用。

    02/立面设计
    本地块北边毗邻原有初中,东边毗邻小区组团,均是重要的形象展示面。而南侧、西侧则紧贴城市快速干道,为配合整个项目的品质提升,其整体应该具有良好的昭示性。周边建筑多以暖色调为主,而考虑到和周边建筑的融合,其项目整体色调应相对适宜,体现一定的统一性。建筑立面选用更加简洁大气的浅暖色调砖墙作为主要的材质,再搭配灰色的外墙做对比,以体现高档而又亲民的建筑气质。同时,又因地制宜,增加玻璃面的比例,提高空间采光,将周边绝佳的环境优势和其出众的地理条件与建筑融合,体现地块本身的价值。
    03/消防设计
    建筑群体整体集中于场地北侧,南侧为运动区域。受场地限制,场地北侧靠建筑一面布置有消防车道,由东侧次干道进入,并在其道路尽头布置消防回车场。建筑间距及其功能满足消防要求。
    建筑形式均为多层建筑,按二类工程设计。建筑每层至少有2个封闭楼梯间。总宽度为4米。建筑走廊及疏散楼梯间宽度均满足最不利楼层的消防疏散要求,整体空间有利于疏散。所有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2500平方米。
    04/景观设计
    利用建筑布局形式,合理地围合出两大中庭广场,一个位于教学楼周边,较为封闭,一个位于食堂周边,较为开放。两大中庭广场的形成既满足了日常活动需求,也满足了空间划分的功能需求。在广场上充分利用绿化,提高整个用地绿地覆盖率并创造和建筑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同时高差丰富多样,也为其空间创造出一定的趣味性。

 
版权所有:北京国建信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1016107号-1 中文域名: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