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盐城,坐落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中国东部沿海黄海之滨,拥有太平洋西海岸最广阔的淤泥质潮间带湿地,其湿地总面积达76.96万公顷,海岸线绵延582公里,是中国东部沿海湿地类型最丰富、连片面积最大、保护层级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关键驿站和长三角地区的“绿肺”与“天然氧吧”,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
Part.1湿地瑰宝 盐城名片 盐城湿地生态安全不仅对本地至关重要,对全球生态安全也影响深远。2019年,盐城黄海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处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也是盐城的“生态名片”。盐城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两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处国际重要湿地、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级市。为了守护这片珍贵的“蓝绿空间”,盐城市政府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湿地保护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市之路,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百河之城”的独特魅力。
Part.2系统治理 生态提升 保护体系日臻完善 通过加强湿地分区、分级、分类管理,构建多点位、多等级、多类型的湿地保护网络。目前,盐城已划定多个湿地保护区域,包括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等,形成了覆盖面广、连通性强、层级合理的自然湿地保护体系。 管控手段持续创新 建立定位-目标-指标的传导路径,实现“宏观控制—管控单元—湿地管理”三级体系的有效传导。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高科技手段,实时监测湿地生态状况,确保湿地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有效实施生态修复 创新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进行湿地修复,先后成功实施了条子泥“720高潮位栖息地”、大丰建川鸟类友好种养殖区生态修复项目、全国首个海岸带遗产地生态修复项目。针对海岸线侵蚀、湿地功能退化等问题,实施了海岸线修复、湿地功能提升和栖息地系统修复工程。近年来,盐城已成功修复了数千公顷的受损湿地,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栖息环境。
Part.3价值共升 绿色发展 建设推广小微湿地 推广“小微湿地+”模式,将小微湿地与生态空间融合发展,提高了湿地利用效率。在城市公园、居民区等区域建设小微湿地,既美化了环境,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依托丰富的湿地资源,打造湿地生态旅游品牌,拓宽了“两山”转化通道。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推动“生态资源”形成“生态产业”、支撑“生态富民”。盐城湿地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选择,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产业集聚加速推进 吸引新兴产业在湿地周边集聚,共同打造高品质生活圈。例如,盐城已初步形成了以湿地旅游、生态农业、绿色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实现了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湿地生态文化彰显 深入挖掘盐城湿地生态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湿地生态文化品牌。通过举办湿地文化节、湿地摄影展等活动,丰富了湿地文化宣传展示载体,提升了盐城湿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Part.4科普教育 智慧守护 积极参与国际会议 依托“城市湿地保护与发展国家创新联盟”,盐城积极参与国际湿地城市相关论坛与会议。在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盐城申报案例“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成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19个特别推荐案例之一,为全球滨海湿地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科普基地建设提升 遴选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等具有代表性的湿地和科普馆进行重点改造,打造了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湿地科普基地。大力推广湿地科普教育活动,建设了多所校地联动机制的自然学校,持续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如“湿地小卫士”、“自然笔记”等,有效提升了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智慧监测全面强化 盐城市积极推广智慧化、数字化监测技术,以期建成全国领先的智慧湿地管理平台,覆盖全市湿地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实现“空-天-水-岸”一张网的全方位监测。同时打通与省级监管平台之间的信息壁垒,形成了全国领先的“智慧湿地监控监测平台”,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持。
Part.5惠民共享 生态赋能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盐城积极探索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通过开展湿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推动湿地生态旅游等方式,生态“高颜值”变成经济“高价值”。重点围绕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区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率先制定全国首个陆海生态产品统筹核算技术标准,全市生态资产存量价值已经达到19.9万亿元。 探索建立湿地银行 盐城在东台滨海湿地率先探索建立并完善了“湿地银行”市场交易机制,组建盐城黄海湿地生态银行,开展“绿色金融+湿地修复+蓝色碳汇”项目试点。通过湿地资源的合理流转和有效管理,实现了湿地资源的“无净损失”目标,这一创新举措为湿地保护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有序开展碳汇项目 盐城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目标,积极开展湿地碳汇项目试点,探索建立湿地碳汇交易体系。2023年9月,江苏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腾讯公司顺利完成蓝碳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实现我国盐沼蓝碳交易“零的突破”。通过科学评估和合理开发湿地碳汇资源,盐城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Part.6法治保障 协同推进 盐城市颁布了《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让湿地保护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据《湿地保护法》、《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林业、自然资源、城乡建设、水行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湿地保护职责。同时,建立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同推进湿地保护工作。通过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结 语 在探寻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盐城正书写着愈发精彩的答卷。通过持之以恒的守护与改善,盐城湿地的生态优势得以彰显,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未来,盐城将继续围绕“生态+”、“遗产+”等新型经济大力发展旅游业,把生态高颜值变成经济高价值。同时,盐城还将积极探索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将一如既往支持盐城湿地高质量发展事业,走出生态文明建设“盐城路径”,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盐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