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聚力攻坚 多渠道保障“住有所居”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www.cidn.net.cn 2024/7/25 7:45:09 来源: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夏夜,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举办了一场邻里换物活动,暖场的是租户自发组织的乐队——“巢前”。《我的未来不是梦》前奏响起,引得住户们纷纷应和。不足一年,这个“家”入住率超过95%,更重要的是,“家”的气氛感也已拉满。
  人民城市,宜居安居是民生根本,品质生活也基于此。去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沪考察期间专程来到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详细了解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情况。他强调,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全力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上海保租房建设供应跑出“加速度”,累计建设筹措总量在全国一线城市名列前茅。
  探寻历史脉络,关乎安居,上海孜孜以求,始终以改革创新来破解其间的难题。
  2022年,上海全面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三十年,这一困扰多年的民生难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也因“啃下硬骨头”而诞生多个首创。眼下,聚焦攻坚“两旧一村”改造,上海发力中心城区零星旧改、不成套旧住房改造以及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因地制宜创新方案、破解堵点。供需逐渐匹配基础上,有关建立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人群治理的新模式新探索也在沪上百花齐放。
  多渠道保障群众住有所居,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持续用改革的方法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承托起的不仅是“吾心安处”,更是人民城市的初心使命。

        始终扣着百姓关切
  牵牢安居的“牛鼻子”,确保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
  围绕旧区改造,三十年前沪上首创“土地批租”模式解决了旧改资金难题。近十年来,首创以“二轮征询、数砖头+套型保底”为内核的阳光征收模式。征收方案由居民参与制定,征收过程由居民全程监督,一系列创新探索,为的是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让老百姓感受“阳光”二字。
  随着上海城市更新迈入新阶段,居住空间、公共空间设施、产业园区、商业商务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都亟待焕新,碰到的问题更纷繁复杂,更需要保持迎难而上的劲头——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静安区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项目是2023年全市体量最大的小梁薄板改建项目。项目刷新了两个“最快”纪录:从签约到搬场最快,从搬场到开工最快。支撑“最快”的,是用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回应百姓关切。蕃瓜弄在优惠政策中找到“原拆原建”的相关理据,率先明确政策,减免契税。
  从公共租赁住房到保障性租赁住房,越来越灵活的运行机制,让城市对常住人口的住房供给更加充分。从廉租住房梯度补贴政策到将共有产权机制引入住房保障制度,一套住房困难与收入体系匹配的政策建设,针对性解决户籍家庭的住房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顶层设计始终与问计于民相统一。”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市房产经济学会副会长崔光灿认为,相关探索从解决最困难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也根据住房供需特征演变不断创新、完善。

        顶层谋划多点突破,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十四五”期间,上海计划新增建设筹措保租房47万套(间)以上,达到同期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40%以上。在加快构建符合国家要求、具有城市特点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体系过程中,既有单点政策的突破,也有顶层设计的通盘考量。
  比如,创设租赁住房用地性质(Rr4)、单列用地计划——通过定向挂牌和协议出让等方式拿出优质地块,以低于同地段商品住房的地价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盘活土地存量,目前已累计推出租赁住房地块233幅,可建租赁住房约28万套(间),其中绝大部分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又如,针对改建类保租房项目,上海在税费优惠和民用水电气价格优惠方面创新方式方法。再如,上海正积极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发行REITs,打通保障性租赁住房“投、融、建、管、退”流程,加快培育和发展保租房市场。
  立法,让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除旧布新。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住房租赁条例》,特别设置保障性租赁住房专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管理提供更为有力的法治支撑。
  相关政策体系建设也提纲挈领。依托《关于加快发展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各相关部门分别制定出台项目认定、土地供应、建设管理、改建纳管、园区配套、税费优惠、租金定价、供应管理、租赁服务等各项配套政策细则。

        聚人心从“家”到“家园”
  着眼长远,以改革力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探索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基层治理模式中,“长远”有了更具象的描摹。
  物理空间的“家”有了,如何汇聚人心,构筑起心理上的“家园”,需要治理模式同步创新。
  保障性租赁住房租户流动率大,难以沿用传统居委会模式开展治理。如何伸展触角,增强租户们的社区归属感?在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马桥镇华润有巢居委会筹备组组长李建军的手机里有20多个微信群,也在其间观察社群中的能人、达人,寻找共治“伙伴”。
  关于“共治委员会”模式的探索应运而生——“在管家式服务的基础上,政府嵌入叠加,调动建设运营方的积极性,把更多资源带入社区。同时挖掘能人、达人成立自治组织,实现以共治共建共享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运行的理想状态。”李建军说。
  5月,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的虹桥人才公寓在“随申办”上挂出3500余套房源。入住不久就有租户提出:能否增设接驳班车,便利通行?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人才公寓的建设方、运营方长宁区属国企新长宁集团自掏腰包开设两辆班车,分别开往附近两个地铁站,实现供需匹配。迅速反应归功于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长宁区新泾镇党委副书记范朱凤说,虹桥人才公寓建立起“虹桥人才公寓党支部,业主方、运营方、物业方,住户(商铺)自治联盟”,增设班车的需求和解决方案就是在共商共议中聊出来的。
  这正是目下,上海探索将保租房纳入社区管理、城市网格化管理和物业服务范围的生动写照。
  像在虹口区,上海首个文化人才公寓成为不少青年文化人才的“吾心安处”。这里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居住需求,更成了筑梦起点,助他们各展所长:有租户要以志愿服务工作为蓝本,创作评弹作品;有租户发挥设计专长参与社区文化IP打造……一个个有归属感的新社区拔节生长。

 
版权所有:北京国建信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1016107号-1 中文域名: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